黄帝内经》强调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的规律。
仲秋因天气逐渐转凉,是比较让人感觉到舒适的节气,瓜果蔬菜大量应景,宝宝胃口相对会更好一些,很多家长在给“苦夏”的宝宝“贴秋膘”的同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同时提醒家长注意“秋瓜坏肚”。
白露,代表着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
家长可以带宝宝观察:清晨草木上有了露水的时候,就代表白露节气的正式开始,因此有“白露为霜”之说。
秋分一到,宝宝的皮肤会经常起皮屑,眼睛、鼻腔、头发都感觉到发干发燥,这个时候就是燥邪出来了。
当干燥的空气吸走皮肤的水分时,原本宝宝水水嫩嫩的皮肤就会变得干燥起皮;五脏里面最怕燥的就是肺了,肺为娇嫩的脏器,凉点不行(冷饮雪藏食物少给宝宝食用哦),热点也不行,最受不了的就是燥。本来经历了夏季的闷热,宝宝的肺能量已经消耗不少,如果这个时候不做好滋阴润肺的功课,肺就很容易成为燥气的俘虏,然后出现口干、咽痛、咳嗽、全身发干,毛孔粗糙、皮肤粗糙起皮等症状,另外因肺与大肠互为表里,肠道上的一些症状也会相应改变,出现大便干燥、排便不畅等症状。
这个时候应多吃滋阴的藕粉、梨子、白菜、白萝卜(霜降后的更甜美爽脆)、菌藻类、各种绿叶菜和坚果也要适量增加摄入。家中常备柿霜,在宝宝燥咳初期给予含服效果较好。平时推荐蛤蜊豆腐汤(带壳效果更出色)、蓝莓山药泥、鲜虾豆腐丸子、山楂条(生津)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出现出鼻血、皮屑、揉眼睛、嘴巴干等情况的宝宝可以添加药食两用的北沙参膏、参麦雪梨瘦肉汤、黑麦芽糖冲水(痰湿重的宝宝不要喝)等。
另外,很多家长认为秋天天气干燥,而肺最怕燥气,所以要多吃百合、麦冬、银耳这一类滋阴润燥的食物,这里就忽略一个重要的问题:立秋、处暑、白露这三个节气中,夏季余湿未除的情况下,如一味强调滋阴、粘腻的食物,一入秋就吃这类食物,那就补错了。
秋天的第一个月湿气最重,家长如果给宝宝吃多了滋阴、粘腻的食物就会加重体内的湿气,让脾胃不堪重负。如果宝宝一入秋,就总是大喘气、胸口发闷、没有食欲、精神乏力,一定和吃错东西有关。
乌鲁木齐治疗白癜风医院白癜风医院重庆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