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日本动漫里的美眉除了发型不同外,其实都是一个样子啊!“脸盲症”在这三个人面前简直无药可救!然而,现实生活中,让人傻傻分不清、患上“脸盲症”的又何止动漫人物哩?比如,在这个我们常说的“药不能停”的时代,你会经常疑惑,这个“药”可以用保健食品代替吗?保健食品与食品,又有什么区别呢?今天就让我们和专家一起来科普一下咯—
为什么要分清他们三?
这是我们必须要GET的生活技能嘛
为什么我们要把“食品”、“保健食品”和“药品”这三个东东分得辣么清楚呢?根据以下这句古典医学名言背后的逻辑,你会知道,这绝对是我们必须要Get的生活技能嘛---话说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医学古籍《黄帝内经》中有这么一句话: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有没有发现这句古语的三观非常符合我们现代人“预防为主”的养生理念?
君不见,现代人压力这么大,久坐、熬夜、饮食不规律等等生活方式也越来越不利于健康,于是亚健康越来越成为我们的新常态。而针对亚健康状态而生的保健食品开始像食品、药品一样逐渐走进越来越多人的生活。进而你会发现,在维持健康这件事上,如今他们三个可算各司其职:具有各种营养秘密的均衡食品,再加上运动习惯等正确的生活方式,可使身体保持健康(即未病)。当饮食不均衡、不注意运动等等生活方式,导致亚健康状态(即欲病),这时候保健食品能很好的调节身体机能,使身体恢复健康状态。如果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并置之不理,以及其他原因,可能会引发疾病(即已病),这时候就需要药品来进行治疗了。
你看,这三个东东的存在感都辣么强,简直就是现代人保持健康的“吉祥三宝”有木有?鉴于它们在健康领域发挥作用的阵地完全不同,所以,面对他们不要犯“脸盲症”简直不要太重要?---毕竟,没病去吃药总不好,而到了已“病得不轻”时,又去找那些用来治疗“未病”的东东也不对吧?
为什么我们要好好学习他们仨的定义?
必要时,你才能认领到那个对的东东啊!
林宥嘉有首歌叫《看见什么吃什么》,这歌名,是不是深得吃货们那颗任性的心?氮素----了解了他们仨的定义后,我猜你再也不敢看见他们谁就吃谁了:
●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物品。食品能够为机体提供营养,维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
●保健食品即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是指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险的食品。保健食品主要用于特定人群调节机体功能。
●药品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药品主要用于临床上治疗疾病,以及疾病的预防和诊断。
呃?字太小,定义太复杂?那么,拿出认真脸JPG,进入考试划重点时间:
食品的功能是为机体提供营养,维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它的适用人群是所有人,因为任何人都需要通过食品来为机体提供营养以存活。
保健食品是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因此它是食品的一种。它的功能是调节机体功能,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适用于有调节机体功能需求的人群食用。
药品是完全独立于食品大家族的一个存在,它肩负消除症状,缓解、治疗疾病的重大使命。因此,它的适用人群仅仅限于病人。
嗯,吃什么这件事真心不能任性而为---日常生活中,我们吃各种食品来维持营养和新陈代谢,至于怎么吃才能维持真正的健康,《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可以奉为日常宝典。当饮食不均衡等等原因导致亚健康状态时,吃保健食品可以帮助我们调节机体功能;如果不慎患上疾病,赶紧看医生吃药才是正道。
为什么他们三的标签信息都不一样?
必要时,为了能让你看透他们的功能担当
作为消费者,学会看食品、保健食品和药品的标签也是一项生活常识你造吗?留心一下,你会发现他们三个标签上的信息完全不一样?这个有什么讲究吗?先了解一下国家对这三类标签信息作出的不同规定:
●食品:应标明营养成分含量,但不允许标注食用、饮用的规定用量。
●保健食品:标签允许标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规定的的保健功能,并且应注明活性成分及其含量,同时规定食用、饮用用量及使用注意事项和不适宜人群等信息。
●药品:标签应标明适应症或主治功能,并且应注明活性成分及含量。药品具有特定剂型:片剂、胶囊、针剂、微丸等。药品允许在规定用量下有一定毒副作用,应规定用量。
呃?还是字太小,规定还是太复杂?别急,再为您深度解读这些规定背后的几个“为什么”,您就能看穿它们各自真正的担当:
●普通食品标签:为什么不能有任何功能“乱入”?
因为它们仅仅是为机体提供营养,不具备任何其他特定功能。因此,对于普通食品,国家不允许功能声称,也不能有食用规定,且要求在正常的食用习惯下,不会对身体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的伤害。
●保健食品标签:为什么一般都须表明具体的保健功能?
国家要求保健食品不能对身体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的伤害。但是需要您按照标签上说明的食用方法来摄取,因此需在标签上注明保健功能、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及注意事项。
●药品标签:为什么必须严格规定用量?
药品以治疗为目的,允许在规定用量下有一定毒副作用,因此需规定用量,而且在使用处方药的时候得遵循医师的指导,选择非处方药时需仔细阅读说明书上的用法指南。
为什么我要搞清楚他们“上户口”的程序?
必要时,可以帮助你看穿真伪嘛!
已了解辣么多,但现实中总是真真假假,甚至许多非保健食品号打着保健食品的旗号,号称他们具有某种彪悍的保健功能,作为消费者,要真正洞察这个纷繁的世界,总还横着那么些挑战---好在,国家法律法规已相当完善,无论是食品、保健食品还是药品,在进入市面销售之前,必须通过相应的“上户口”程序。了解这些程序后,或许对分辨它们的真假有所帮助:
●食品:备案即可
“上户口”难度:☆☆☆
对于普通食品,国家的管理以备案为主。只有新食品原料需要上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批准通过后才能生产销售。
●保健食品:备案和注册两套系统
“上户口”难度:☆☆☆☆
对于保健食品,国家的管理分备案和注册两套系统。保健食品注册证书有效期为5年。国产保健食品注册号格式为:国食健注G+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进口保健食品注册号格式为:国食健注J+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除此之外,使用的原料,已经列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和首次进口的保健食品中属于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保健食品,应当进行备案。国产保健食品备案号格式为:食健备G+4位年代号+2位省级行政区域代码+6位顺序编号;进口保健食品备案号格式为:食健备J+4位年代号+00+6位顺序编号。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所有经过注册和备案的保健食品都有统一的标识。
●药品:一律执行注册系统
“上户口”难度:☆☆☆☆☆
对于药品,国家的管理一律执行注册系统。另外对于药品的销售还分为处方药(Rx)及非处方药(OTC)销售渠道。认真学习了上面这些知识后,要在一堆产品中分清谁是正牌,谁是黑户,就没有辣么难了吧?比如说,当那些没有带蓝帽子的货儿在我们面前假装保健食品时,我们完全可以分分分钟拆穿它们。现在,相信面对食品、保健食品、药品他们三,您再也不会犯上“脸盲症”了—简直看穿太多了有木有?
大家是不是被专业的概念绕晕了?下面通过一张表格梳理一下重点吧!
安利植物研发中心∣让科学更有温度